九游会代理:乌克兰无人机奔袭1700公里世界最大天然气加工厂遭重创!
栏目: 新闻资讯    来源:九游会代理    发布时间: 2025-11-04

九游会备用:

  一架乌克兰无人机悄悄飞过夜空,远离战场,来到了俄乌边境1700公里外的俄罗斯奥伦堡地区,触发了一个超乎预期的能源危机。

  2025年10月19日,这架无人机精确地击中了奥伦堡的天然气加工厂,火焰瞬间吞噬了工厂车间,同时也点燃了哈萨克斯坦能源产业的脆弱神经。这座距离哈萨克斯坦边境仅150公里的加工厂,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基地,也是哈萨克斯坦卡拉恰干纳克油气田的关键支撑。它的年解决能力高达45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个巨型设施的瘫痪导致它无法继续接收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供应。随着这场袭击的发生,俄乌战争的战火终于蔓延到了中亚能源的生命线。

  这次袭击的影响超出了预期。奥伦堡天然气加工厂不仅是俄罗斯的能源重镇,更承担着与哈萨克斯坦油气田之间的重要联系。袭击发生后,这个年解决能力450亿立方米的巨型天然气加工厂被迫停产,直接引发哈萨克斯坦无法向国际市场供应天然气。可以说,俄乌冲突已经通过这次突袭触动了整个中亚地区的能源安全。

  乌克兰无人机的远程打击改变了能源战的规则。奥伦堡天然气加工厂并非一般的能源设施,它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旗下最大的一座天然气加工厂之一。这个厂不仅处理来自俄罗斯本土油气田的天然气,还处理来自哈萨克斯坦卡拉恰干纳克油田的气源。深夜的袭击由乌克兰无人机完成,这一打击直接引发了工厂内部的大火,车间受到了严重损毁。幸运的是,工厂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也没有威胁到附近居民区的安全。乌克兰情报部门公开承认了这次袭击,并表示还攻击了萨马拉地区的诺沃库伊比谢夫斯克炼油厂。

  随着这次袭击,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打击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线附近的目标,而是已经能够深入到俄罗斯腹地。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命脉因此受到了威胁。哈萨克斯坦能源部迅速发布紧急声明,确认奥伦堡加工厂已经暂停接收来自哈萨克斯坦卡拉恰干纳克油气田的原料气。这一消息在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圈引起了震动。卡拉恰干纳克油田是哈萨克斯坦三大重点油气项目之一,储量巨大,天然气储量超过7000亿立方米。根据俄哈之间的协议,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一定要经过奥伦堡厂加工,才能通过跨境管道输往国际市场。

  此次袭击直接影响了哈萨克斯坦的能源供应。由于卡拉恰干纳克油田采用油气联合生产模式,一旦天然气加工环节中断,原油的生产也会受一定的影响。消息的人偷偷表示,卡拉恰干纳克的天然气产量已经从正常水平的3.5万到3.55万吨下降至2.5万到2.8万吨,下降幅度达到25?0%。尽管哈萨克斯坦能源部表示暂时的中断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应,但这一局势下的焦虑感显而易见。该部门表示,正在与俄罗斯和油田运营商进行紧密沟通,评估损失并制定应对方案。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运输依赖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奥伦堡加工厂的停运暴露了这种依赖的脆弱性。哈萨克斯坦的原油主要通过里海管道联盟(CPC)输送至俄罗斯黑海港口,一旦这些能源运输路线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安全就会遭遇重大威胁。2022年,CPC管道因事故停运一个月,这次事件再度突显了这种依赖的风险。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早在2025年10月7日就提出,水资源短缺可能会成为中亚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而现在,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也变得异常紧迫。

  在这种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开始加速能源战略的多元化转型。在奥伦堡工厂受袭之前,哈萨克斯坦政府已将建设本土天然气加工厂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目前,由国家公司KazMunayGas负责的这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旨在减少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依赖。此外,哈萨克斯坦还在积极拓展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力图通过合作和多元化来分散能源供应风险。在2025年6月,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中亚—中国:能源”论坛上宣布,双方正在共同实施多个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包括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700兆瓦。这些合作的总投资额接近250亿美元,标志着哈萨克斯坦在能源战略上进行深远的调整。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战略转型并不止于此。托卡耶夫总统还提出,哈萨克斯坦将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与发展,特别是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领域,太阳能将成为重点。然而,托卡耶夫同时也务实地指出,石油、天然气、铀、煤炭和稀土矿的开采与利用仍将是哈萨克斯坦能源战略的基石。

  乌克兰对奥伦堡天然气加工厂的袭击标志着冲突形态的升级,乌克兰战略的转变显而易见:通过加大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乌克兰现在拥有了更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能够对俄罗斯纵深目标实施攻击,例如,乌克兰最近加强了对俄罗斯炼油厂和其他能源设施的打击,目的是破坏俄罗斯的燃料供应链,切断俄罗斯的资金来源。

  这一切不单单是战场上的冲突,更是能源安全问题。随着无人机袭击事件的发生,世界看到了一个重要的警示:能源命脉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