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口述纺都 徐美灿:绍兴“第一印染”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再出发

更新时间:2024/01/25 04:37:24 更新来源:新闻资讯

  一块布兴起了一个产业,一块布托起了一座城市。在中国轻纺城冠名30周年之际,本栏目联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绍兴市布商研究中心,连载由郑雅萍研究员领衔主编的《中国轻纺城发展口述史》一书。该书收录了100位与轻纺城发展有关的决策者、管理者、见证者等人物的故事,多视角反映纺城发展轨迹、体制改革、经济贸易,全方位展示中国轻纺城改革发展历史。藉此让纺城故事和纺城精神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以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

  徐美灿,男,1948年3月生,浙江绍兴人,党员,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现任浙江大和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任全国印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党代表,绍兴市(县)人大代表、绍兴县政协常委等职,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省、市、县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我今年70多岁,从十几岁开始接触印染行业,已经快60年了,可以说,我是看着绍兴轻纺行业、看着中国轻纺城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轻纺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企业家。“金柯桥”这一个名字其实最早在清末民初就有了,当时柯桥商贾云集、十分繁华。自古以来,柯桥既产稻谷又有相当发达的工业基础,早在唐代就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说法,纺织印染等传统行业从当时起,就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但在“”期,柯桥的轻纺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老百姓未解决温饱问题,只好靠种田为生。到20世纪80年代初,绍兴县只有三家印染厂:一家就是我们绍兴第一印染厂,始建于1948年,主要做纺织品印染和后整理;第二家是专做染色的绍兴联合染织厂,1958年创建的;还有一家就是创建于1962年的国有绍兴市印花厂,只做丝绸印花。由于设备陈旧,大多以手工操作为主。当时三家印染企业一年的产量不到100万匹,产量很低。当时的绍兴县县长是陈礼安,时任县委书记王咸波,加上另外几位副县长,共同组成了当时绍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他们意识到绍兴县如果一直按农业县的定位发展下去,富裕不起来,农民很难解决温饱问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他们便开始着手发展乡镇企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并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绍兴县慢慢的变多的老百姓重拾纺织旧行当,很多人到上海、江苏一些大的国营纺织厂里买来旧的织机,在家门口开起了纺织厂。华舍、柯桥的村办纺织厂、镇办纺织厂遍地开花,纺织产业慢慢的变成为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同时,在柯桥老街沿河销售布料的摊位也慢慢变得多,老街变成了布街,也吸引了很多其他省份的商户来买布、卖布。做生意的人多起来了,场地不够用了,布街向104国道旁发展,运河边也摆起了摊位。这个时候县政府就开始计划要将民间这些分散的摊位都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这就开始有了最原始的轻纺市场。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轻纺市场的成交量不断扩大,省内外慢慢的变多的商户入驻经营。随后建立起了绍兴轻纺市场,绍兴县的纺织产业也从这样一个时间段开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直到1992年,绍兴轻纺市场变成了“中国轻纺城”。

  现在的柯桥区是撤县改区而来,地域范围也比原来的绍兴县缩小了。但中国轻纺城没有变小,并且还在进一步规划、发展中。不管全国其他地方怎么来复制我们的轻纺城,中国轻纺城仍然是整个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

  我的父亲从1935年开始就在日本人那里学习印染技术,到1948年,父亲开始自己办印染作坊,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在染缸里摸爬滚打,可以说,绍兴的印染行业就是在我家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搞起了公私合营,走共同富裕道路,我们的企业也转制成为了镇办企业。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同年同志发表了南方谈话,这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促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我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只有坚持创业创新才能保持企业活力,才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制,我们公司再次焕发了新的活力。到2006年,公司已拥有3家印染企业和1家集针织、染色、印花、摇粒绒一条龙开发生产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内部还建立了印染技术研究所。除此之外,我们更是拥有了被列入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计划的“染整生产线CAD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运用数码技术突破印染“瓶颈”,使印染后整理工艺流程变得更合理、更先进,自动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了,同时也实现了印花面料质的飞跃,克服了各类纹样的接版问题。在染色方面利用CAD测、配色技术,避免了左中右色差,基本消除了缸差,从整体上提升了我们产品的档次,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7年,我们将年产量从3亿米降为500万米,逐渐淘汰人造棉、棉麻布、灯芯绒等中低档面料,开始做针织等高档面料,虽然年产量大幅减少,但创造的附加值却不可估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轻纺城纺织印染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很多印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就是因为缺乏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创新度高的道路。

  我们公司目前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平台,彻底削掉中间商差价,给客户带去最实惠的价格,这是我们企业快速、高效、健康发展的又一个创新举措。

  我经常说,思路就是出路。企业运作思路不应被动地跟着市场走,而是要主动地领着市场跑。

  20世纪90年代,工业发展速度很快,随着慢慢的变多的机械化设备投入生产,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电荒的现象,时不时这里限电,那里拉闸,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生产。1995年,在做强做优传统纺织印染产业的同时,我们对新的产业进行布局,进行了行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的调整,创办了振亚热电厂。热电厂的建立,不仅极大地缓解了用电荒的局面,也给我们公司能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它的成功,让包括我在内的企业高层看到了企业跨行业发展的可能性。

  印染行业的上游是各种染料、助剂的研发与生产。与其从别的化工企业里高价采购,我们是否能自己来做呢?基于这个设想,2005年我们开始涉足化工类项目,并将其作为产业链拓展的试探性举措。到2009年底,企业的化工产值已上升到集团总产值的50%。当时我们又了解到精细化工领域的高级加密标准(AES)项目有更好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这种以椰子壳为原料提取物的洗涤剂中间体,由于不含磷、苯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非常符合洗涤剂行业绿色健康的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就开始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用两年时间突破其中的关键技术,仅这一项目产值就可达到4亿元。当年这一个项目还在试生产阶段时,传化、纳爱斯等国内著名化工企业就上门来签订合作协议。这充分说明,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是整个纺织印染行业发展的趋势,我们尝到了甜头。

  现在,我年纪大了,也总有人劝我退休,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放手让年轻人去干,但我总是想,企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服务社会还有很多事要做,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企业出力,为员工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让企业在中国轻纺城的发展进程中永远保有一席之地。

电话:191-5371-9575
立即咨询>>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2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