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体育官网入口/矿用输送带

改革先锋 包起帆:在改革开放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更新时间:2023-12-21 08:38:11 更新来源:聚力体育官网入口/矿用输送带

  包起帆,男,汉族,党员,1951年2月出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他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缩影。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地推进了我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40年来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员”称号。2018年12月18日,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12月15日夜,包起帆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和一段视频,他写道:“ 送一段视频给我的朋友,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文艺晚会上,我有幸在前排第一位与习握手,互致问候。衷心感谢多年来支持,关心,帮助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离开了大家,我一事无成。此时此刻,只有感恩,真诚希望与您一起分享难忘时分。”

  这段话迅速感染了无数人,也让人想起包起帆经常说的一句话:“我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40年来,我从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程度的‘老三届’学生,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普通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从机修工人、工程师、码头公司经理、集团技术副总裁到市政府参事、大学研究院院长等,这一切,离不开党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

  值此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我校杰出校友包起帆是怎样炼成改革先锋的。

  1968年,包起帆进入白莲泾码头,做了6年码头装卸工。后来因脚骨折,改做机修车间一名修理工,专门修理码头上的起重机。由于钢丝绳磨损严重,一个月要换3到4根,司机们叫苦不迭,包起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反复琢磨,他发明了“变截面起升卷筒”,使起重机钢丝绳损耗从原来的一个月换3根减少为3个月换一根。日本钢丝绳专家来港区进行技术交流,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能申请“专利”。

  1977年,包起帆开始在我校起重运输专业(半脱产)就读,三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校期间他对“67型”海港吊的钢丝卷筒进行了改革,使钢丝绳的常规使用的寿命由75小时延长到1500小时,每年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

  1981年,包起帆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回到南浦港务公司,在工艺科当了一名工程师。那时,码头上木材装卸全靠工人下舱、人力捆扎,险象环生、事故不断,从包起帆1968年进港工作到1981年这短短十几年里,码头上有11名职工因木材装卸而身亡,轻伤重伤职工高达546人次之多!木材装卸因此被工人们称为“木老虎”。码头安全问题,让已离开装卸工岗位的包起帆开始研究抓斗。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包起帆在码头上发明了木材抓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工人们再也不需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上海港此后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效率也因此提高了2.67倍。包起帆开始走上了科技攻关之路。

  木材抓斗成功后,包起帆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开发出一系列新颖的装卸工具,使港口装卸迈向了机械化。这些成果在我国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1000余家单位得到普遍应用,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此,包起帆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集装箱航线年代,上级让包起帆调任到龙吴港务公司去当经理。包起帆从技术创新走向产业创新,把目光投向内贸集装箱。1996年以前,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产业仍是空白,根据世界港口物流发展新趋势,内贸集装箱是必然方向。

  于是,包起帆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4次到北京寻求支持,8次到南方寻找愿意合作的船公司、货主和码头。在交通部和港航单位支持下,1996年12月15日,开辟了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首航那天,从厦门到上海,一艘36标箱的“丰顺号”轮只装了4个重箱、6个轻箱,却开启了内贸集装箱的新篇章。

  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地推进了我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

  跨入新世纪,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港口迈开了从机械化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变革的步伐。组织上再度调任包起帆到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担任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的副总裁。包起帆创新的舞台更大了。

  在技术创新方面,他提出并研发具有模糊智能技术支撑的集装箱机械全场自动调度系统、以同倍位装卸为目标的集装箱装卸技术、集装箱生产系统无线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巴黎和发明者世界联合会金奖;2003年,他提出创意并主持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开拓中国集装箱自动化先河;2006年,他提出创意并主持研制了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桥式抓斗卸船机、全自动散货装船机和我国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自动化装备提高效率8.17%。散货自动化的创新还引起澳大利亚力拓、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同行的仿效。

  在码头基本建设方面,2003年起,他主持了外高桥四、五、六期集装箱码头建设(投资85.71亿元),提出并研发了用虚拟技术建立的码头仿真模型;获“无填料振冲法”专利,该项目取得了7.7亿元的经济效益,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2006年,他主持罗泾二期散杂货码头建设(投资47亿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散杂货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的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2009年荣获世界工程组织“阿西布·萨巴格优秀工程建设奖”,这是中国工程界首次获得该殊荣。

  2011年,包起帆离开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副总裁工作岗位,到上海市政府任参事。他始终认为,虽然离开了经营管理一线,但只要创新精神永存,在决策咨询的岗位上一样能作出创新的业绩。

  针对上海面临的一天比一天突出的人口迅速增加、土地缺乏、岸线短缺以及洋山港码头超负荷等问题,包起帆组织国内近百位专家学者,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充分的发挥各学科优势,以前瞻性视角开展了“新横沙成陆开发和深水新港建设可行性关键技术探讨研究”,首次提出了“新横沙”的概念,绘制了把横沙建成上海“第二个浦东”的宏伟蓝图。这一研究项目又获得了2017年上海市决策咨询一等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直以来,包起帆心系母校,坚持为我校新生开设“明天你也是劳模”的主题讲座,和毕业生结对子,指导学生走创新之路,以自身成长故事激励青年大学生。2016年,他把多年来所获金牌、奖状(杯)和证书,以及所有创新原始资料全部捐献给我校“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以此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走上创新之路。展示馆集教育教学、劳模文化研究、创新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开馆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成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在展示馆开馆的当天,包起帆动情地说:“我希望将自己的创新、教学的成功和挫折的经验传递给年轻的学友,希望让职工和学生们从我的创新之路中得到一些启示:第一是创新就在岗位,始于足下。创新不分岗位,我从工人到工程师、企业老总、集团总裁的创新,这条路不分岗位,只要你爱岗敬业,就铺就了你的创新之路。第二是创新不问出身,人人皆可成功。创新无关你的学历、资历、经历,我的学历也只有初中二年级,希望这个展览给很多基层、一线的人和学生信心:创新的路对任何一个人都是畅通的。第三是创新要有方法,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创新就像种树,要有好的种子和土壤,要不怕吃苦,率先垂范,锲而不舍,不畏艰险,一同成长,分享成果。第四是创新要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新不仅仅是为了钱,以金钱为目的的创新是不可持续的。”

  基于创新,包起帆一直告诫在校大学生:“今天的创新还是要立足于岗位,要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地创新。创新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岗位,离开岗位的创新就是空中楼阁,所以我说创新始于足下,实践出真知。没去过企业,没做过学徒,怎么做师傅?所以,第一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国家需要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情。第二创新要有方法。我认为创新有五个方法。一是要有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要别人做的事,自己先做。要别人不做的事,自己先不做。二是要有鍥而不舍的攻关毅力。创新只要方向对,誓不回头是关键。三是要有不畏艰险的吃苦能力。创新不易,只有在苦海里才会前行。四是要有一同成长的团队力量。让大家共同成长,创新才会凝心聚力。要有团队的协作的精神,靠个人单枪匹马就什么样的事情都做不出。五是要有乐于分享的奉献精神。创新成果出来了,别忘记每个栽树的人。”

电话:191-5371-9575
立即咨询>>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279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