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案例

春天线块的防晒服到底有什么区别?

更新时间:2024-04-17 22:18:29 更新来源:合作案例

  春暖花开,又到了出门踏青的时候。但大家别忘记,虽然春季温度不高,但紫外线照射逐渐增强,春季防晒也很有必要!说到如何防晒,防晒服如今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但面对购物平台上数不清的防晒服款式,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摆在眼前:防晒服到底该怎么选?真的越贵越好吗?

  日常穿着的服装面料,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因为当紫外线照射到服装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这样透过面料而到达人体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就会减少,皮肤受到的紫外线伤害就会变小。

  1.屏蔽原理:增强面料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例如在面料里层做屏蔽剂涂层整理,或者在面料的纤维中添加屏蔽剂;

  2.吸收原理:增强面料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将紫外线吸收后进行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或者无害低能辐射,例如在面料染色时选择对紫外线吸收较好的染料,或者对面料做抗紫外线吸收剂涂层整理。

  在我国,防晒类纺织产品的最基础要求是一定要满足国标 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规定,即“防紫外线纺织品一定要达到 UPF>40,UVA 透过率 <5%,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其中,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指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UPF 值越大时,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就越好。

  但是,消费者也不用一味追求高 UPF 值,UPF 值达到 50 就可达到较高的防紫外线性能,再高的 UPF 值对提高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意义很小。

  而 UVA 是紫外线中波长最长的部分,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直达肌肤的真皮层,破坏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纤维,UVA 透过率越小,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就越好。

  消费者在选购防晒服时的最直接依据就是:产品上必须有满足国标 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的明确标识。标识内容必须包括以下部分:

  目前,在市场销售的防晒服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其实从面料、设计和工艺的成本来整体考虑,百元以上,并且具有上述标识的防晒服是可以完全放心购买的,太过便宜的防晒服则不建议购买。

  有些防晒服售价很高,其中很大部分是包含了品牌溢价和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因素,在满足国标的情况下,其对皮肤的防紫外线保护功能相差不大。

  厚实的深色系服装防紫外性能会更好,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服装面料吸收,透过面料达到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大幅度减少。可是在酷热的夏天,厚实的深色服装所具备的先天物理防晒优势却成了劣势,这类面料吸收了大量紫外线会造成服装本身的温度上升,使人感到闷热。

  而专业的防晒服能提供足够有效的防紫外线功能,此时服装的颜色、厚度则不是最关键的防紫外线因素,此种情况下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浅色系的轻薄型防晒服,达到防晒且舒适的效果。

  防晒服的防紫外线性能会随着使用而逐渐出现性能减退的现象,前述的防晒服必须配有的国标标识第 3 点也明确说明了这一点(即“经常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湿的情况下,该产品所提供的防护有可能减少”)。

  影响防晒服性能的重要的因素有:使用时长、使用环境和温度、出汗浸湿情况、洗涤次数和日常服用磨损等因素。

  例如,长期在太阳下暴晒、衣物穿着时反复折叠拉伸、汗热浸湿等条件作用会逐渐使面料和防紫外线涂层受损,防紫外线性能减弱。洗涤过程会造成面料表面的防紫外线涂层出现脱落,导致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降低。此外,防晒服的面料一般较薄,穿着时表面受到磨损会出现面料结构松散的现象,这样紫外线的透过率便会增高。

  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在使用前对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来测试,但仍旧能通过肉眼观察来做一个大致判断,在防晒服的面料出现褪色、松垮、透光和变形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应当考虑换新的防晒服了。

  也有科学研究表明使用了 3 年时间的防晒服会 100% 失去防紫外线性能(即达不到前述国家标准的要求),这个使用时长也可当作更新防晒服的一个参考。

  现在有很多防晒服声称有防水、防泼溅的性能,消费的人在小雨天气将防晒服当作临时防雨衣倒也无伤大雅,正常情况下不会明显损害衣服的防晒性能,但是仍不建议将防晒服当作雨衣来使用,主要是防晒服的防水、防泼溅功能达不到持续防雨的功能;同时,具有特定防护作用的服装还是建议“专衣专用”,这样才可以发挥服装设计功能的最大效能。

  遮阳伞可以很好地抵挡直射阳光,但是对地面或者其他物体反射或者散射的阳光则无法遮挡;冰袖则是大多数都用在胳膊的防晒,也是一个局部的防晒。防晒服、遮阳伞和冰袖这类防晒服饰都是有效的防晒工具,这里建议消费者根据具体场景来选择最适合的防晒措施。

电话:191-5371-9575
立即咨询>>

鲁公网安备 鲁ICP备2021027995号-1